2025中关村论坛|科技感拉满!机器人“智愿者”持证上岗
形态各异的机器人,成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现场一大看点。
3月27日上午,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正式开幕,60场平行论坛以及技术交易、成果发布、前沿大赛、配套活动等系列活动陆续拉开帷幕。大会间隙,忙里忙外的机器人,吸引参会嘉宾积极互动,而且还持证上岗成为论坛活动的“智愿者”。
新闻中心忙里忙外的“打工仔”
和往年相比,今年大会新闻中心多了很多机器人。一进门,这位来自宇树的巡检机器人就迎上来行礼打招呼。工作人员介绍,虽然看上去它有点调皮,但它也有工作职责,就是负责新闻中心的安全巡检。“室内的温度、湿度等各类空气指标,它都一清二楚。如果发现有烟雾、高温或者其他异常情况,就会及时报警并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处理。”

另外,新闻中心的一位咖啡机器人的拉花手艺也赢得现场媒体的特别关注。上游新闻记者现场体验了一次,首先在屏幕上选择需要的咖啡口味、选择需要的咖啡表面花型,不到一分钟,一杯香气浓郁、花型精致的咖啡就放在了记者面前。
还有一位擅长作画的机器人,也引来现场媒体记者排队作画。体验者只需要面对其摄像头拍一张照片,它就马上动笔给你做一个素描漫画,作品完成以后可以保存在手机上,也可以直接带走。
在新闻中心,还有几位承担了派送功能的机器人。它的整个形态酷似一个小柜子,柜门可以自动打开,穿梭中为忙碌中的记者送来饮料和瓶装水。
宇树机器人当上大会“智愿者”
在大会现场,以完成各种复杂动作为看点的宇树G1机器人引来众多参会者围观。记者现场看到,宇树G1机器人身高大约一米三,脖子上挂了一个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工作牌,上面有“智愿者”三个字。

工作人员介绍,因为现场人数较多,所以限制了一些这位“智愿者”的工作能力,比如大家好奇的“鲤鱼打挺”“侧空翻”就不能在现场展示,“只能和嘉宾握手、问候和简单的互动”。在现场众多参会者围观中,G1忙来忙去不停和大家握手、合影拍照。
另外在会场的询问处,有位接待机器人名叫“妮娅”,她随时耐心解答现场体验者的不同提问,而且还可以挥手、再见、握手以及做出各种常见手势,整个外形也是颇具科幻感,特别是其脸上和手上的皮肤和真人非常接近。

和新闻中心的咖啡机器人比较类似,大会现场还有一个忙碌的茶艺机器人。温润茶具、取茶、冲泡等等,全流程一个不落,引来众多围观者排队只为品这杯机器人泡的茶。
除了泡茶,还有两位仿生机器人也在现场忙碌。一位写书法的机器人留着小胡须,戴黑框眼镜,提笔挥毫一气呵成;另一位“胡博士”头戴棒球帽,上知天文下通地理,特别是对AI颇有见解,“与胡博士聊AI”引来很多科技迷驻足围观。

AIGC互动体验,引来参会者现场“代言”
大会现场的“我为中关村论坛代言”AIGC体验区成为又一个热门打卡地。
上游新闻记者现场体验了一番,首先在屏幕上选择代言的主题,然后点击拍摄头像照片,短短数十秒就能生成自己的专属代言海报或者视频。体验者可以扫码保存在手机,也可以由现场的工作人员操作发送到现场的屏幕墙上。
工作人员介绍,“我为中关村论坛代言”AIGC体验互动在大会开幕前就已经在线上推出,吸引了众多参与者在活动中见到“另一个自己”,这种形式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今年论坛年会。
现场排队体验的王先生和记者交谈道,AIGC的应用场景优势非常明显,越来越多应用不仅印证了AIGC技术从实验室正在走向产业化,通过高度拟人化交互、虚实融合体验为科技展会带来更多参与感,也让科技以全新的方式走近普通大众的生活。
中关村论坛主办方相关人士介绍,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特别强化“智慧”“绿色”两大特点,利用科技手段提升论坛筹办效率,增强参会者的便利性和体验感,给与会嘉宾带来更为全面的科技体验。
另据介绍,论坛会场还引入了移动升降讲台、超低功耗电子墨水屏桌签等产品技术,提升会议现场的科技感。同时,今年论坛年会还接入人工智能同传系统,利用声纹识别和语音拟合技术,实现演讲者用母语演讲,原声进行同传翻译,相当于一个人用多种语言演讲,翻译后的字幕还会同步投放到会场大屏上,大大提升了嘉宾的参会体验。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